体育
当前位置:体育 > 冰雪运动 > 正文

“冰立方”制冰师:赛道堪称完美 静候冬奥首战

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题:“冰立方”制冰师:赛道堪称完美静候冬奥首战

新华社记者谭畅、梁金雄、马思嘉、张悦姗

28日下午,冰壶滑行声、擦冰声、冰壶撞击声回响在国家游泳中心——这里已经从昔日的“水立方”变成了“冰立方”。中方制冰团队成员张芷源和同伴化身“测壶员”,瞄准外籍制冰师示意的点,一次次将壶投出。

英国制冰师马克·卡伦和加拿大制冰师汉斯·乌斯里奇紧盯冰壶滑行轨迹,不时与“测壶员”们交流投壶、擦冰感受。

自1月17日踏入“冰立方”以来,交出4条与冬奥会相匹配的冰壶赛道是乌斯里奇和卡伦的唯一目标。2月2日晚,北京冬奥会首场比赛——冰壶混双循环赛将在这里揭开战幕。

卡伦和乌斯里奇长期服务于世界大赛,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在冬奥会合作制冰。北京冬奥会期间,乌斯里奇为主制冰师,卡伦担任副手;北京冬残奥会期间,卡伦将留在北京,担任轮椅冰壶比赛的主制冰师。

“能为冬奥会服务绝对是制冰领域的最高荣誉,也是我最开心的事之一。”卡伦说,“冰立方”场馆内的中方同事专业素养很高,与外方专家协作默契,制冰工作进展顺利。

近些天,“冰立方”冰壶赛道逐渐成形,外观已与赛时无异。在完成多轮测壶后,乌斯里奇28日下午对记者说,赛道已符合比赛标准。

“对制冰团队来说,准备好赛道很简单。真正难的是在比赛期间确保赛道的‘一致性’,即每支队无论何时踏上场地,都能在相同冰面条件下竞技。”乌斯里奇说,与其他冬季项目相比,冰壶比赛对冰面的要求最高,微小的差异可能导致相去甚远的结果。

本着“体育场馆反复利用、综合利用、持久利用”的思路,国家游泳中心通过建设可移动、可转换的场地结构,把游泳池改建为冰壶比赛赛道,实现水上项目、冰上项目赛事两种功能并存和自由转换的目标。

据了解,“冰立方”已进行多次测试赛,场馆内位移、环境温度等传感器数据显示,赛道稳定性完全符合冰壶比赛要求。

“这条赛道的稳定性称得上完美,我的中国同事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,我衷心祝贺他们取得如此圆满的结果。”乌斯里奇说。

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,两名制冰师充满期待。卡伦说:“我在这里百分百感受到了团结和奥运精神,真正感受到了每个人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。大家就像一家人,全身心投入,共同确保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。”

(责任编辑:孙启浩)

推荐阅读

军事

  • 俄军对基辅发动大规模空袭 致18人死亡

  • 北约称所有成员国军费今年将达标:全年国防开支将超1.5万亿美元 多数国家仓促达标

  • 挨了50%的关税大棒后,印度拍了拍中国 寻求务实合作

  • 乌方称击中一艘俄导弹舰 俄军舰被迫撤离

  • 小马科斯借刀杀人?菲律宾突演夺岛,三大域外势力插手,千名菲军抢滩登陆,南海局势升级!

  • 日本首席谈判代表突然取消访美,美日贸易谈判再生变?投资方案悬而未决

财经

    24小时热点